「現在演出的傳統舞蹈都不傳統了,因為用現代的概念去呈現,那就不再是傳統舞蹈」,學習傳統宮廷歌劇「箜舞」(又譯孔劇)出身的泰國當代舞蹈家皮歇,對於傳統和現代的舞蹈做出區別,而他這次為台北藝術節演出的全新作品「第60式」,更是花了近20年時間才完成。另外,皮歇也依照防疫規定隔離14天,問起這段體驗,他竟然說有點懷念。
箜舞(Khon,โขน)是自14世紀大城王國(Ayutthaya Kingdom)傳承下來的傳統歌劇,過去只有男性可以演出,且只在宮廷表演,2018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不同於其他人8至10歲就開始學習箜舞,皮歇(Pichet Klunchun)16歲才接觸此傳統舞蹈,他接受《風傳媒》專訪時坦言:「當時是為了僅此一次的上大學機會。」
用現代概念呈現 就不再是傳統
皮歇直言,當時每天從上午9時至下午5時都在練舞,「可是內心很排拒,就覺得無趣」,但他之後感受到舞蹈是真實呈現,加上自己來自偏鄉漁村,隻身到首都曼谷上大學,還沒有太多朋友的他透過舞蹈與自己對話,消除孤獨感。不過學習箜舞出身,卻成為當代舞蹈家,如何區別傳統與現代?「用現代的概念去呈現,那就不再是傳統舞蹈」。
「表演給誰看是區隔的一點,傳統舞蹈是表演給神看的,現代的演出才是給觀眾看」,皮歇指出,傳統舞蹈的程序也要嚴格遵守,還有一點的不同在於舞者本身,「傳統舞蹈就是要融入角色,捨棄自我,但現代舞蹈則是展現自我,要融入舞台、與觀眾互動」。為何選擇現代舞?他給了很有趣的回答:「我覺得我的臉化妝很難看。」
一句話讓皮歇從傳統跨入現代舞
箜舞只有4個角色,分別是人類、女神、夜叉及猴子,而女神一角也是由男性演出,因此只能靠化妝,不過皮歇是演夜叉角色,除了覺得自己化妝不好看,還有就是要耗費至少2小時化妝,因此轉向現代舞。另外,皮歇也說,箜舞舞者飾演的角色都是由導師指定,每人只會學習1個角色的舞蹈,篩選標準最主要是看外貌和身材。
這次來台演出的「第60式」(No. 60)是2001年就發想的創作,「當時我拿到獎學金到美國進修,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老師看了我表演箜舞後,誇讚舞蹈很棒,但問了我一句:『那你的舞蹈呢?』,至今依然記得這句話」,皮歇告訴《風傳媒》,因為保守人士堅持「傳統」,當他把現代元素融入傳統舞蹈時,自然激怒這群人。
隔離14天心得:享受「完全自由」
在這段漫長的創作過程中,皮歇認為,讓自己堅持下去,以及讓其他人信服是最大挑戰,因為要讓觀眾感受到以傳統舞蹈為基礎的現代舞真實存在。他表示,「第60式」呈現的是個概念,「箜舞的59式都是神所創造,第60式才是人類創作,因此轉化到第60式的過程很重要」。被問及是否想要有個具體姿勢?皮歇直言,自己一點都不想當導師,第60式就留給不同人去感受。
受到疫情影響,皮歇曾猶豫要不要來台灣演出,最後仍決定前來,聊到隔離14天的體驗,他說自己平常就很少出門,「隔離14天不算什麼」,而他也從中尋獲靈感,開始構思新作品。皮歇坦言,除了練舞,隔離期間還有畫畫,但這14天都沒有看電視,「隔離旅館旁邊是學校,最後2天還看了學生的迷你足球賽」,而他直言,隔離期間的周一最具挑戰,「一切又重頭開始的感覺」。
不過皮歇也有些想念隔離日子,「這段時間可以完全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」,因為平常生活都被行程綁死,變成另種「不自由」。習舞超過30年的皮歇認為,舞蹈本身無法用言語形容,能說的都是構成舞蹈的元素而已,「我不會說享受舞蹈,但舞蹈讓我享受人生」,但他幽默稱,那是因為已經50歲才會這麼說,「以前會說舞蹈是生命,現在看到YouTube上的影片都想刪掉」。
August 05, 2020 at 06:00AM
https://ift.tt/2DDmbd2
跨越傳統與現代》來台演出20年心血巨作 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的隔離14天心得很獨特 - 風傳媒
https://ift.tt/3fwnUyf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跨越傳統與現代》來台演出20年心血巨作 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的隔離14天心得很獨特 - 風傳媒"
Post a Comment